财联社1月11日讯(记者 林坚)巴菲特曾经一再强调,头部市场是券商不可预测的。而常年研究A股的大预卖方们却热衷预测股市,尤其是测个错拿测每到新年节点,纷纷抛出“十大预测”,什拯以期给投资者提供投资视野,准预一展雄厚研究实力。头部不过,券商有理有据的大预预测一旦事后验明不准,往往容易受到多方质疑,测个错拿测易损执业口碑。什拯
十大预测九个错
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准预曾于2022年1月4日作出的头部2022年“十大预测”近日在业界引发讨论,因这十大预测最终仅一项与事实相符。券商
展望一:2022年A股可能机会大于风险。大预A股权益类公募基金年度收益中位数可能会明显高于2021年。
数据显示,在剔除2022年新成立基金后,2022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-16.9%,整体表现跑赢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等。
展望二:港股“均值回归”。2022年海外科技监管趋势仍值得关注,但中国科技监管政策出台高峰渐过,港股新老经济估值低、卖空交易占比较高 且持续时间较长、仓位偏低,香港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方向未变,港股可能在2022年迎来阶段性明显修复。
数据显示,恒生指数在2022年震荡中持续走低,最低一度跌至15000点下方,创下了近11年的新低,而恒生科技指数也一度跌至3000点以下,创下了近5年的新低。恒生指数2022年累计跌幅为15.46%,恒生科技指数2022年累计跌幅为27.19%。
展望三:成长跑赢价值。全年来看,利率不高、整体增长偏淡的环境中,有可持续增长的成长风格可能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重点。
数据显示,代表成长股的跌29.37%,在股市下行周期中,价值股具有较强的防御性,总体风格占优。但整体来看,最终还是周期股逆势活跃,跑赢成长股和价值股,领涨板块为煤炭。2022年,A股仅有2个申万一级行业实现上涨,且没有行业涨幅超过20%,煤炭行业全年领涨,涨幅为10.95%。
展望四:电动车产业链及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将扩散到相关领域。中国制造业基于内需大市场的优势正在走出产业升级的道路,逐步从此前的“三低一弱”特征正在走向“三高一强”特征。近年也经受了中美摩擦升级、疫情冲击等考验,整体趋势未改,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
新能源板块虽然仍是被看好的板块,但是持续回调,电新板块全年下跌25.43%。
展望五:泛消费领域可能是2022年亮点之一。疫情可能的好转可能会带来线下活动的明显恢复。同时中期来看,中国纠正发展失衡、坚持房住不炒、完善社保和养老体系等举措,对释放消费潜力有利。
食品饮料、家电、轻工家居和社会服务等泛消费领域板块普遍下跌。
展望六:商品市场趋弱。从2020年开始的商品牛市带来的供应侧调整效果将逐步显现,而总体需求可能并不强劲。除了部分有结构性因素支持的商品外,主要商品可能在2022缺乏趋势性机会,表现将比2021年逊色。
2022年,在俄乌冲突和急剧通胀的推动下,多个大宗商品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。
展望七:公募基金新增份额超过3万亿份。近年公募及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长足增长,估计2022年公募基金新增份额可能超过3万亿份,且互联互通南下投资港股的潜力依然较大。
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新成立1520只基金产品,较2021年全年减少493只,合计募集规模1.48万亿元,较2021年募集总规模相差1.49万亿元。
展望八: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3000亿元。判断“政策内松外紧、增长内上外下”、中国仍是全球成长机遇最好的市场之一,沪深港通北上资金净流入可能仍会达到或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。
Wind数据显示,北向资金2022年净流入逾900亿元,自开通以来连续9年加仓A股。其中,沪股通资金净流入940.04亿元,深股通资金净流出39.85亿元。
展望九:债务问题在2022年仍值得重视。地产整体逐步下行压力凸显、地方换届等因素,可能仍使得信用债包括地方政府相关债务成为阶段性关注焦点。
在2022年预测中,中金公司“地产整体逐步下行压力凸显、地方换届等因素,可能仍使得信用债包括地方政府相关债务成为阶段性关注焦点”的预测符合实际。
展望十:美股2022年涨幅将明显收窄。综合来看我们判断标普500指数在近三年连续获得15%—30%的涨幅后,2022年涨幅将明显收窄。
涨幅确实明确收窄,但是收窄至下跌。在长达3年的牛市后,伴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、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,2022年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。其中,道指年度收跌8.8%,较年初历史高点跌超10%;纳指跌33.1%,较上年高点跌约35.4%;标普500指数跌19.4%,较年初高点跌超20%。
对于上述“十大预测”,中金公司团队彼时明确指出,是基于中国稳增长政策逐步加力、海外通胀偏高背景之下政策开始退出,同时疫情影响逐步淡出。风险因素则包括中国稳增长力度和节奏不及预期,债务压力、疫情持续超预期,海外政策退出节奏更强或增长更弱,地缘冲突等。
有受访业界人士称,“预测是基于彼时框架、设有前提条件作出的,要求都准,并不合理。”但也有人士告诉记者,研报多数受众是投资者,研报的预测对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或有引导作用。
缘何热衷十大预测?流量驱动,执业自我要求
实际上,2022年并不是中金公司第一次新年“十大预测”A股,2022年是中金公司发布年度十大预测的第七个年头。而纵观这些年,中金公司预测准确度并不高。
记者留意到,除了中金公司,近日以来,还有、等券商发布了“十大预测”。不过,券商“十大预测”往往都不太理想,个股预测也不是非常准,这已然是行业共识,雾里看花更像是卖方研究们的真实写照。
为何预测不准,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,对于个体发展,所作预测或许尚可准确度高一些,但是对于由几百个、几千个个体组合而成的市场,加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作用,A股很难被准确预测,打脸是很正常的,尤其是在2020年以来,市场不确定性加剧,2022年更为明显。“可以说,券商预测不准情有可原。但整体来看,券商分析师对于做‘十大预测’比较审慎。2022年就是很好的翻车案例。”
谈及为何热衷“十大预测”,有策略分析师向记者分析,理由有二,一是流量效应,如果能押中预测,就能博得美名,流量加持下,这是一个出圈的好机会;二是获得研究认可,“十大预测”也是反映研究能力的一种形式,如果预测对得多,或间接证明了研究实力的强弱。无论是业内、还是市场与投资者,都会有良好口碑,或留下一个良好“印象”。
中证协数据显示,中金公司目前分析师有224名,是行业分析师最多的券商。不难发现,研究业务是中金公司业务的重要基础。据记者了解,中金公司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、富有才干和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,研究领域广泛,涉及多个行业,通过覆盖全球市场的研究平台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客观、独立、严谨和专业的研究服务。
2020年,为服务对接国家战略贡献中金智慧,中金公司成立了中金研究院。作为公司一级部门,研究院定位于新时代、全球变革形式下的新型高端智库,支持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与决策,参与国际政策讨论和交流,并为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;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研究中国和全球经济、金融和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和团队,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前瞻性研究,并通过研究咨询、高端论坛、国际交流、系列讲座等形式为政府、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服务与支持。
数据显示,中金公司2021年分仓佣金实现6.95亿元收入,同比增长109.41%,排名上升7位,位居行业第12名。同时,中金财富证券去年实现8068.6万元佣金,同比增长19.51%。
2023年最新预测:A+H均有望明显正收益,H股阶段领先
2022年预测已被实际发展验证出入较大,而就在2023年1月3日,中金公司最新出炉了第八个年头的预测,即2023年的“十大预测”,也迎来了市场关注。记者注意到,由中金公司分析师刘刚、李求索、黄凯松撰写的《2023年十大预测:翻开新篇》已于2023年1月3日发布。十大预测如下:
展望一:美国衰退压力加大,中国有望在2023年实现全球率先复苏。海外“大胀后有大滞”,2023年美国衰退压力可能逐步加大,但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,故基准情形下程度可能不深;中国过去在政策调控、局部疫情防控、地产调整等因素作用下,经济韧性如弹簧持续被压缩,随着中国防疫政策优化和“稳增长”继续发力,充分发挥内需市场潜力大、改革空间足的优势,2023年有望在全球率先复苏。